VIP标识 食品伙伴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化妆品 | RSS订阅
标准动态标准公告中心动态标准化知识文献检索
搜索关键词:
下载中心首页 » 动态公告 » 中心动态 » 原创|新制定!《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GB 31664-2025)要点解读
推荐文章

原创|新制定!《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GB 31664-2025)要点解读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食品伙伴网   复制网址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2025年9月2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修改单,其中包括首次发布的《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GB 31664-2025),标准根据 CAC 等相关国际或区域组织标准文件,结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适用于采用精炼工艺的食用植物油脂和鱼油的生产和使用,该标准将于2026年9月2日正式实施。

2025年9月2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修改单,其中包括首次发布的《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GB 31664-2025),标准根据 CAC 等相关国际或区域组织标准文件,结合我国实际生产情况,适用于采用精炼工艺的食用植物油脂和鱼油的生产和使用,该标准将于2026年9月2日正式实施,伙伴网对该标准进行了解读,供大家参考。

1、制定原因

3-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的酯化产物,其在人体内可能水解生成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3-氯丙醇;缩水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缩水甘油的酯化产物,其水解产物缩水甘油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分为2A类致癌物。在油脂精炼过程中,缩水甘油酯通常会伴随3-氯丙醇酯一起形成,3-氯丙醇酯含量高,缩水甘油酯含量也高。

近年来发现,市售植物油和鱼油中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检出率偏高。研究表明,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在油脂加工原料和未精炼的油脂中含量极低,而精炼后含量显著增加。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油脂精炼过程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产生。随着精炼植物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控制其含量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领域的共识。新国标的出台,正是我国在此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2、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精炼食用油(包括食用植物油和鱼油)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

3、控制措施

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形成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油料原料和加工工艺。

3.1原料

在原料方面,食用植物油料质量、储存条件等因素会影响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前体(例如甘油二酯、含氯化合物)的含量从而影响精炼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企业需要对油料原料进行严格管理:

质量达标食用植物油料需符合GB 19641的要求;

储存得当建议在低温(如<25℃)、干燥条件下储存,并尽快加工,以防霉变和氯离子升高;

优选低氯原料宜对食用植物油料和鱼油原料中的含氯化合物进行检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前体物质”。

3.2制油

关于食用植物油料的处理,需要在预处理时控制蒸炒温度与时间;避免在压榨、浸出环节引入含氯物质;采用负压蒸发、汽提等工艺降低混合油处理温度,食用植物油料的处理具有多种作用,如有利于后续工序中油脂的提取、减少酸败、提高油脂质量等。

3.3精炼

油脂精炼脱臭是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主要产生环节。通过控制脱臭的温度和时间、提高真空度等工艺,可实现精炼油脂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有效管控。

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脱臭温度的升高和脱臭时间的延长都会促进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产生。标准要求植物油脱臭温度不宜超过240℃,鱼油脱臭温度不宜超过190℃,避免长时间高温操作,鼓励采用“低温长时”与“高温短时”相结合的优化工艺。

脱胶环节应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宜采用低浓度磷酸、柠檬酸脱胶等,宜控制脱胶温度以减少污染物前体物质的形成。

优化脱臭条件通过增加蒸汽量、提高真空度,加速挥发性化合物的蒸发等方式降低脱臭温度。

3.4食品加工过程中食用油脂的使用

一些食品使用油脂作为食品原料,然而食用这些食品将摄入一定含量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因此对此类情况也作出了规定,如在食品配方设计中,可选择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低的植物油和鱼油。

优选原料油。食品企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应查验所用油脂中这两种污染物的检验报告。

科学煎炸。控制煎炸温度和时间,及时更换煎炸用油,避免反复使用。

合理用盐。宜在加工烧烤或煎炸食品烹调加热完毕后再加盐,避免过早加入盐渍配料,因氯化物在高温下可能促进3-氯丙醇酯的形成。

4、小结

《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控制规范》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基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在精炼油脂加工环节产生的途径、机理,制定此标准,一方面可有效引导油脂加工企业优化工艺参数、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行业上下游联动,从种植、采收、加工等多方面推进,降低食品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水平,为进一步制定限量标准或相关政策管理措施提供技术基础,更全面地保障公众健康。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bz#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363986600

 
 
[ 动态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动态公告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标准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