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的分类和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辣椒[经预处理、烘干或不烘干、粉碎(切段、切丝或捣碎)]或干辣椒[经预处理、烘干或不烘干、粉碎(切段、切丝或捣碎)]、畜禽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中的一种或几种,经预处理)、食用菌或粉(牛肝菌、平菇、木耳、银耳、香菇、鸡腿菇、鹿茸菇中的一种或几种)、香辛料或粉[高良姜、豆蔻、小豆蔻、香豆蔻、草果、砂仁、莳萝、土茴香、当归、辣椒、桂皮(肉桂)、阴香、大清桂、芫荽、枯茗(孜然)、姜黄、香茅(芸香菜)、小茴香、甘草、八角、山奈、木姜子、月桂(香叶)、留兰香、肉豆蔻、甜罗勒、荜拨、胡椒、迷迭香、丁香、蒙百里香、百里香、香荚兰、花椒、姜、香椿、葱、蒜中的一种或几种]、葱、姜、蒜、食用盐、豆瓣酱、黄豆酱、甜面酱、食用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绿豆淀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经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棕榈油、玉米油、橄榄油、食用植物调和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炒制或不炒制、添加或不添加复合调味料、酵母抽提物、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磷酸酯双淀粉、海藻酸钠、黄原胶、刺槐豆胶、卡拉胶、瓜尔胶、葡萄糖酸-δ-内酯、单,双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酯淀粉、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乳酸、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钠、DL-苹果酸、D-异抗坏血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甜菊糖苷、三氯蔗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含苯丙氨酸)、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纽甜、赤藓糖醇、山梨糖醇、微晶纤维素、乙酰磺胺酸钾、红曲红、红曲米、焦糖色、胭脂虫红、胭脂树橙、赤藓红、诱惑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β-胡萝卜素、亮蓝、栀子黄、柑橘黄、辣椒红、萝卜红、姜黄、姜黄素、辣椒油树脂、琥珀酸二钠、鸡肉提取物、牛肉提取物、鸭肉提取物、羊肉提取物、猪肉提取物、鱼肉提取物、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吐温60 )、食品用香料(黑胡椒油树脂、白胡椒油树脂、孜然油、黄芥末油树脂、花椒提取物、大蒜油、肉桂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食用香精中的几种,经调配、混合、加热杀菌、冷却、灌装、封口、包装加工而成的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料的即食或非即食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根据食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即食产品、非即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