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监测耕地质量、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指导耕地土壤改良的重要依据。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部门加大了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力度,先后共计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27个。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在耕地质量标准体系中,基础标准3个,包括《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09-1996)、《中国土壤分类编码》(GB/T296-2000)。操作规程3个,包括《土壤监测规程》(NY/T1119-2006)、《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程》(NY/T1120-2006)、《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2008)。检验方法标准21个,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1-2006)、《土壤pH的测定》(NY/T1121.2-2006)、《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1121.3-2006)、《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4-2006)、《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1121.5-200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6-2006)、《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1121.7-2006)、《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1121.8-2006)、《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1121.9-2006)、《土壤总汞的测定》(NY/T1121.10-2006)、《土壤总砷的测定》(NY/T1121.11-2006)、《土壤总铬的测定》(NY/T1121.12-2006)、《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1121.13-2006)、《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1121.14-2006)、《土壤有效硅的测定》(NY/T1121.15-2006)、《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1121.16-2006)、《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NY/T1121.17-2006)、《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NY/T1121.18-2006)、《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1121.19-2008)、《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1121.20-2008)、《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NY/T1121.2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