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食品伙伴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化妆品 | RSS订阅
标准动态标准公告中心动态标准化知识文献检索
搜索关键词:
下载中心首页 » 动态公告 » 标准动态 »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推荐文章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09-04-27   复制网址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饲料标准化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上世纪九十年代,针对饲料机械产品和水产饲料专业性强的特点,成立了“水产饲料标准协作组”、“饲料机械标准协作组”和“饲料工业法律咨询组”。2008年,又组织成立了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目前,正在抓紧筹建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及酶制剂工作组、宠物饲料工作组。黑龙江、湖南等12个省(市、区)陆续成立了地方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饲料行业已形成了上下互动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另外,在专家队伍建设方面,从2006年开始,饲料标委会累计培训标准起草专家350多人次,培养了一支贯穿饲料技术推广体系及科研、检测部门,涉及粮食、化工、医药、卫生等多个专业领域500多人的饲料工业标准编制专家队伍和200多人的标准审查专家队伍。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是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饲料标委会成立之初,饲料工业标准制定工作的重点放在单一饲料类及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上,1988年,完成了强制性标准《饲料标签》及多项饲料原料标准及添加剂产品标准制定,这些标准是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尚未颁布的情况下实施的,在饲料工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转移至标准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完成了强制性标准《饲料卫生标准》及150多项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也完成了第一版《饲料工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工作。

    本世纪,饲料工业进入成熟发展期。2002年,编制了《2003—2005年饲料工业国家标准规划》、《2003—2007年畜牧饲料行业标准建设规划》,2005年提出了《饲料工业标准化“十一五”规划建议》;完成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研究》项目。在这个研究项目中,对饲料工业标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并编制了包含1007项饲料工业标准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表》。

    近年来,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制标重点放在与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违禁药物和饲料药物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上。完成了80%以上的违禁药物和饲料药物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及93项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的编制工作。目前,我国正在制修订的饲料标准还有80多项,其中包括《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两项强制性标准。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制定修订情况

    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饲料工业现行有效的饲料工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416项,其中国家标准198项,行业标准218项。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100多项。各地颁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有140多项。此外,1500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都编制了自己的产品标准,杜绝了无标准生产的现象,规范了行业。

    饲料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现有饲料质量安全标准数量少、覆盖面小。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共需制近千项,而目前仅完成400多项。(1)管理规范类标准。以往的饲料工业标准制定工作主要侧重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缺少对饲料产品及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标准。另外,在制定标准方面,对饲料产品的储运、追溯类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较少。(2)检测评价标准。共需制定400多项,目前仅完成156项,仅占标准体系表中的30%多。尤其是安全评价类标准,目前完成的仅7项。(3)产品标准。在农业部已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共有260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但已经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仅91多种,只占总数的34.8%。缺少宠物食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现有饲料安全卫生限量标准问题多。(1)卫生指标数量少。现行实施的《饲料卫生标准》仅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中20项饲料安全卫生指标的限量。还有大量生物毒素、有害微生物、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等大量卫生指标未进行限量规定。(2)现有卫生指标的允许量还不是很科学。由于检测技术的改变,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和国际贸易中所面临新的挑战,部分现有的设定值可能已经不适用或滞后。(3)现有的卫生指标适用范围窄,覆盖面小。现行的《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卫生限量指标,除沙门氏杆菌卫生指标外,其他的卫生指标对水产饲料和宠物食品未进行任何规定。重金属———镉卫生指标也只适用于鱼粉、石粉、米糠和鸡、猪配合饲料,而对作为饲料中镉主要来源的矿物性饲料添加剂未进行规定。

    标准的配套性与系统性较差。饲料工业标准化是跨部门、跨行业、多学科,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分别隶属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由于缺少对饲料工业标准化的统筹规划和前期研究,从而导致标准的配套性与系统性较差。一是现有的饲料工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界限不清,存在同一类型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并存的情况。二是饲料工业行业标准不协调,交叉严重。对同一种产品,各行业主管部门各有自己的标准,结果造成了饲料工业行业标准交叉。三是标准配套性差。部分药物添加剂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无法开展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标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差。我国现有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与国际标准不对接,部分饲料污染物、农药与兽药残留限量及其检验方法标准,与有关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标准数量少,指标单一、内容不完善、技术内容落后、实用性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许多标准的指标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而只是照搬和套用国际标准,不适用于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现状。另外,我国的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由于时间紧、经费少,前期研究缺少,中期验证实验不充分,后期评估欠缺,标准的科学性和广泛性较差。

    标准化组织技术队伍和监督力量薄弱。相对发达国家,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基础性研究,标准化组织技术队伍薄弱。目前,承担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的单位主要由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饲料质检系统、饲料行业推广系统等构成。从事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缺乏,导致标准化工作国际交流少,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低。

    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不够,一些饲料产品标签仍然存在问题。据2005年下半年的饲料产品的标签专项检查结果表明,饲料产品的标签合格率为85.34%。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完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要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从法律上解决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问题。理顺管理体制,科学地进行分工和对标准进行分类;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化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办法。二是要科学地界定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认真研究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内涵和外延,将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区分开来,同时,研究技术法规的统一发布形式。

    健全饲料工业标准化组织体系。一是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各省应明确饲料工业标准化行政主管机构,地方(市)、县也应有相应的负责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饲料工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二是要加强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由于饲料工业科学的分类比较细,各学科又比较专,所以需要设置若干专业分委员会或工作组。三是要推进地方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全国饲料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应继续引导和促进地方饲料工业标委会的成立。

    制定饲料工业标准中长期建设规划。一是要对现行标准进行清理。目前,现行的饲料工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400多项,在饲料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些标准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每项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论证,提出“保留、修订、废止”的建议。二是要制定饲料工业标准体系纲要。在对标准进行清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带等,以及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配套性的要求,制定中长期的饲料工业标准建设规划,加强归口管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建设。

    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要求,需要建立标准化管理、标准研究与起草、标准审查和标准推广四支队伍。一是标准化管理队伍,主要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部以及他们的工作延伸(或技术支撑)机构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是标准研究与起草专家队伍,主要进行技术性标准的研究,然后形成标准,或者在承担其他研究项目的情况下,为推广该项技术而形成标准。三是组织建立标准审查队伍,其主要职责是为管理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参加标准的审定等。四是建立健全标准的推广队伍,其主要职责是采取各项措施,推进技术标准的应用,提高饲料工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创新标准化工作思路。一是标准化管理创新。现代饲料工业的特征是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以标准化为前提,目前除中央及部委设立了负责“质量标准”的机构,省级及以下几乎没有专门的机构。所以,应当在省级畜牧厅局设立专门的质量标准处,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二是标准起草单位遴选机制的创新。目前,标准的起草单位有技术推广单位、科研单位、院校、质检中心、专业协会等,今后要逐步优化标准起草单位,探索通过招标选择起草单位的途径,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监督,组织有关专家论证,严格把关,确保标准项目急需,承担单位具有实力。三是标准审查制度创新,使标准的审查常态化。根据送审的情况进行分类,分别聘请专家,分类进行审查。

    加强科学研究,增加技术储备。主要指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是加强标准专项研究。加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检测方法、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投入,拿出成熟的技术,然后转化成技术标准。二是加强标准化研究。加强对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使各项标准和技术进行集成,贯穿于产业链的全过程,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三是加强标准化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标准化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世界各国饲料工业标准体系的发展状况,研究我国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等内容和问题。这对指导当前乃至今后开展标准化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健全相应标准化推广体系。饲料工业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是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推广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科技推广。使企业、农民在掌握饲料工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掌握标准的原理和方法。二是标准的监督检查。改善监督监测手段,研究开发快速监测方法,实现监督监测手段的现代化。三是标准化示范。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针对在示范区实施的各项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引导企业、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大力培育示范户,扩大推广范围。

    加强标准的宣传与培训。一是加强饲料标准化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二是加强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每年定期对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管理人员、标准起草人员、技术推广人员等。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有选择地组织标准化工作人员参加国际相关会议,及时了解国际标准化动态,跟踪国际标准。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我国饲料工业的国际贸易。三是加大采标力度。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国际与国外标准,找出差距,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

    全国畜牧总站标准质量与认证处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bz#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363986600

 
 
[ 动态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动态公告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标准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