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去年颁布实施的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2008)规定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不能超过10ppb(0.01mg/L).但由于国内相关生产厂家所使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三大传统消毒方式,在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国内包括矿泉水在内的饮用水生产过程依旧存在安全隐患。
现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进行水处理时,主要采用氯消毒和臭氧消毒,这两种方式虽然效率高、成本低,但会在消毒过程中残留相当数量的"溴酸盐"物质。而"溴酸盐"物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可疑致癌物质。因此,国家质检和相关部门对原有国家标准做了及时修改,以确保饮用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
记者了解到包括自来水厂在内的饮用水生产厂家,很难在生产中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对"溴酸盐"物质的规定。一家北京的水处理企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承认,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国家标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氯消毒和臭氧消毒是国内普遍采用的水处理方式,要从根本上解决"溴酸盐"物质残留问题,只能能采用新的水处理技术,并更新现有设备。虽然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作为替代,但由于紫外线消毒抑菌效果差,会造成细菌再次产生活性,安全隐患反而更大。
不过,一些国内饮用水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正在积极引进新的水处理技术。北京某饮用水生产企业近日从德国引进了利用银铜离子为媒介的水处理技术。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因为不使用氯化物和臭氧,所以不会产生"溴酸盐"物质。另外,由于离子的电学属性,所以可以使用电流对媒介进行精确控制,使生产过程更为安全。
据中水在线分析人士称,由于国内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加之饮用水的品质直接关系到食品生产安全,今后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会日益提高,所以新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在国内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另外,国内大中城市的水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将促使国内饮用水生产和水处理企业在未来积极升级和改进水处理技术。
相关标准请参考: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7569.html GB 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