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04项地方标准1139项
5年时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布97项国家标准、238项行业标准,按照水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计划,国家标准完成90%以上、行业标准已完成85%.9月24日至2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全国渔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暨第四届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第三届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一份满意的答卷结束了自己的任期,并为我国建立完善的渔业标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2004年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渔业标准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以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制定并发布实施了35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现行渔业国标和行标数量达到804项。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以养殖为主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标准数量大幅度增加,已达1139项,还有281项地方标准正在制定中。
"目前,我国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衔接相配套的渔业标准体系已经形成,标准内容覆盖了渔业资源、环境、养殖、加工、渔船、渔机、渔具、工程等各个领域,为规范渔业生产、管理与贸易活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说。
所谓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产业,一般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渔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以各种水域为基地,以具有再生性的水产经济动植物资源为对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初级产品具有鲜活、易变腐和商品性的特点。
渔业可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为世界提供总消费量的6%,动物性蛋白质消费量的24%,还可以为农业提供优质肥料,为畜牧业提供精饲料,为食品、医药、化工工业提供重要原料。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还有辽阔的大陆架和滩涂、20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10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动植物,为发展渔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阔前景。
据悉,从1990年开始,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我国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同时,作为我国渔业发展之基的渔业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就从渔船标准入手,相继建立了渔船、渔业机械、仪器、渔具及渔具材料、水产品加工、淡水养殖、海水养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和相应的标准审查委员会,并在此举基础上于1990年组建了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后又按专业成立了7个分技术委员会和1个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工作组。
随着国际上水产技术性贸易措施壁垒迅速增加,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在做好国内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国在渔业标准国际化的道路上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成功参加了《熏鱼》、《鲍鱼》、《鱼露》3个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