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食品伙伴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化妆品 | RSS订阅
标准动态标准公告中心动态标准化知识文献检索
搜索关键词:
下载中心首页 » 动态公告 » 标准动态 » 标准缺失:菌类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推荐文章

标准缺失:菌类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发布日期:2009-09-15  来源:在线国际商报   复制网址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标准缺失:菌类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目前我国菌类产品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仍以"手工作坊"种植栽培为主,产品生产很难做到从源头抓起,难以建立可追溯的生产履历制度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致使我国菌类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和困境。业内人士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符合我国菌类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由于缺乏国家强制性的灵芝栽培标准,国内人工灵芝的生产和销售比较混乱,市场上的灵芝产品良莠不齐,而普通消费者则无从甄别。"日前,正在江苏南通参加第五届国际药用菌大会的广东林中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智丞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重视,菌类产业的发展前景日益看好,但相关标准的缺失也越来越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药用菌大会是世界食药用菌领域的盛会,有"食药用菌界的奥运会"之称,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大会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和中国菌物学会主办,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担任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的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李玉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3~5年是我国菌类产业发展的黄金年代,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重心将由欧美、日本、韩国逐渐转移至我国;菌类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已成为继种植业、养殖业之后的又一大产业,菌类产品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蔬的第六大农作物。据统计,去年我国菌类产品产量达18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七成以上。不过,目前我国菌类产品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仍以"手工作坊"种植栽培为主,产品生产很难做到从源头抓起,难以建立可追溯的生产履历制度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致使我国菌类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和困境。业内人士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符合我国菌类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栽培技术落后李玉介绍说,我国菌类产品原本大部分盛产于南方省份。近年来,菌类生产格局开始向劳动力富余、气温条件适宜的北方地区转移,如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加快了南菇北移的步伐。目前,我国菌类栽培品种已增加到近100种,批量生产的种类增加到50余种。全国总产量最高的五大菌类依次是平菇、香菇、木耳菌、双孢蘑菇和金针菇。菌类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据统计,全国现有食用菌生产县499个,产值达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县100个。不过,我国菌类栽培技术还很落后,工业化程度比较低。以蘑菇为例,自1978年从国外引进"二次发酵"蘑菇栽培技术至今,30年过去了,我国蘑菇栽培技术基本上还停滞不前,蘑菇产量仍为8~15公斤/平方米。而荷兰、美国等欧美国家普遍采用先进的"三次发酵"蘑菇栽培技术工业化生产,蘑菇产量高达36~40公斤/平方米。此外,我国蘑菇产业还主要是以手工操作的"人海战术"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偏低。

    标准体系缺乏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菌类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出口饱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而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缺乏一套符合菌类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  据于智丞介绍,灵芝主要有两种栽培方式:原木栽培和袋料栽培。这两种栽培方式生产出来的人工灵芝品质差异很大:原木栽培周期长达一年,产品株小,但分量重、品质高;袋料栽培是以棉籽壳、木屑和杂草等原料为培养基来生产灵芝,周期只要100多天,所培养的灵芝个大体轻。"普通百姓可能觉得个大的灵芝是好灵芝,那就陷入误区了。"于智丞说道。更重要的是,棉籽壳含有一种叫棉籽酚的男性避孕药成分,食用袋料栽培的灵芝产品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能会对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于智丞表示,灵芝有护肝排毒的功效,但其在生长过程中对重金属、空气和原料中的毒素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国家没有相应的标准从源头上来规范灵芝栽培的话,产品的安全问题就无从谈起。

    食土商会食用菌分会负责人刘自强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截至去年底,我输日食用菌产品在日本已被厚生省检出71例违规超标案例。"如何从食用菌生产源头抓起,建立起符合国内外消费者要求的,从食用菌生产、加工、分装、流通、零售直至消费者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可追溯和监控的产销履历制度,这一点甚为重要。"刘自强对记者表示。

    不仅是日本,欧盟和美国也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标准,以此来保护本地区或本国产业。欧盟于2007年2月修改了农药"多菌灵"在食用菌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由1.0ppm提高到0.1ppm.美国于2008年1月1日起,采用与欧盟相同的标准。

    参加本届大会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一位周姓教授告诉记者,他曾经向上海标准化研究院申请立项制定北虫草的地方标准,但未获批,对方拒绝的理由是课题资金匮乏。这位教授认为,与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相比,菌类受到的重视微不足道。比周教授幸运的是,于智丞所在的广东林中宝公司则成功地将本企业制定的冬菇、木耳等多种菌类产品的企业标准升格为广东省地方标准。而在这方面,本届国际药用菌大会的承办方之一---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公司董事长陈惠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公司制定的有关保健食品中成分检测方法已有4种被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推荐为国家标准。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bz#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363986600

 
 
[ 动态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动态公告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标准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