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食品伙伴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化妆品 | RSS订阅
标准动态标准公告中心动态标准化知识文献检索
搜索关键词:
下载中心首页 » 动态公告 » 标准动态 » 乳品行业标准重修 两大阵营争夺话语权
推荐文章

乳品行业标准重修 两大阵营争夺话语权

发布日期:2009-07-22  来源:南方网   复制网址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乳品行业标准重修 两大阵营争夺话语权
“蒙牛、伊利主产常温奶,由他们制定、起草的乳品标准,可信度有多大?怎么能够代表全行业,尤其是巴氏奶企业?”7月21日,刚刚参加完中国(重庆)奶业高峰论坛的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本报记者说。

    近日,三份由蒙牛和伊利参与起草的、尚未公示的乳品“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王丁棉直指,这三个标准,抹杀了“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差别。

    长期以来,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常温奶企业,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巴氏奶企业,是中国乳品行业的两大阵营。

    常温奶,包括“以生鲜牛奶为原料”的超高温灭菌乳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复原乳,往往“以保质期长、低价取胜”,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低温杀菌处理”的巴氏奶,则“以鲜取胜”。

    但在蒙牛、伊利参与起草的这三个标准中,“常温奶”与“巴氏奶”被并列为“灭菌乳”。这就意味着,按照这一标准,巴氏奶“以鲜取胜”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这是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王丁棉说。据其透露,巴氏奶阵营已就此提出了10条意见,不日便将呈报至卫生部。

    在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遭遇重创的中国乳业,目前正试图重建产业秩序,而两大阵营亦藉此展开了话语权的争夺。

    巴氏奶的反击

    “伊利、蒙牛主打的是常温奶,为什么主打巴氏奶的光明、三元,却没有资格进行巴氏杀菌乳的标准制定?”王丁棉称,他也是近期才得知伊利、蒙牛参与制定了上述三个乳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在近日于重庆召开的中国奶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奶协、20多家乳品企业和数家大中院校的代表,针对上述标准提出了强烈质疑,并最终归纳形成10条意见。

    “专家的个人意见书,已经提交有关部门了。我们的会议纪要归纳了10条意见,已经正式成文。”7月21日,王丁棉称,“正式成文的意见书,今天或者明天就会送交卫生部”。

    据其透露,这10条意见,有一部分是对上述征求意见稿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比如,“牛奶里的体细胞数量的具体指标、蛋白含量、工艺标准等内容”。而更受关注的,则是对上述三个标准提出的质疑。

    两大阵营争议的焦点在于,“复原乳是否列入灭菌乳范畴”。根据蒙牛、伊利提交的征求意见稿,主攻常温奶的两大巨头都“把复原乳列入了灭菌乳的范畴”。

    王丁棉认为,此次,蒙牛、伊利的意见稿“抹杀了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差异”,“这是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

    而中国乳业两大阵营关于“常温奶”和“巴氏奶”的纷争,源于2004年发布的“禁鲜令”。根据“禁鲜令”,巴氏奶企业被禁止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纯鲜牛奶”。

    而最终,2007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明确界定,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可以标示“鲜牛奶”;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常温奶,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标志“复原乳”。

不过,此次,对于巴氏奶阵营的“申诉”前景,王丁棉并不乐观。

    虽然,在乳业专家陈渝看来,“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可能会提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但政府部门出台行业标准会广泛征求意见,不可能企业提出的方案就会成为最后标准。”

    但王丁棉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意见稿出台时,他就联合乳业专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20多条意见,但是最终,有关部门“只是象征性的采纳了其中很少的部分”。在他看来,此次重庆会议提出的10条意见,很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话语权的争夺

    此次引发争议的三项安全标准,包括《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前两个标准,由蒙牛负责起草,后一个标准,则由伊利负责起草。最终有望在2009年年底前出台。

    “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主要由技术部门的专家负责起草。”伊利一位负责人称,伊利只是配合主管部门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工作,按照国家划分的类别参与制定出某个标准的大致框架内容,然后交给相关部门。

    “政府部门往往缺乏生产实践的一线经验,所以,制定新标准、新政策的时候,一般会咨询企业专家的意见。”乳业专家陈渝说。他强调,乳品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只能是给出一些信息和依据,而不能代替政府制定标准。

    不过,由一个阵营参与制定针对全行业的强制性标准,仍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与反弹。

    而这三个尚未公示的乳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仅仅是中国乳业标准、政策体系重建的冰山一角。

    “2008年3月份,我参加了乳品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研讨会。当时,中国有280多条乳业相关的标准和政策,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王丁棉说。

    2008年下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让这一进程变得更加急迫。“乳制品行业的标准、政策需要更完善,修订速度应该加快,不然,'三聚氰胺’事件的学费不是白交了吗?”陈渝说。

    虽然,据行业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乳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但“三聚氰胺”事件显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许多标准和政策存在诸多漏洞。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就表示,今后会及时根据加工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需要,对检测标准进行修订。

    2009年6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透露,中国将发布新的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拟形成96项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包括15项产品标准、4项生产规范、63项理化检测方法、14项微生物检验方法。这些标准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发布”。

    7月21日,一位乳企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目前,除伊利、蒙牛外,“由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乳企分别牵头参与制定的各种标准,至少有10个”。

    而在整个中国乳业产业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在各项标准、政策修订之时,两大阵营对话语权的争夺,仍将继续。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bz#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363986600

 
 
[ 动态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动态公告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标准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