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食品伙伴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化妆品 | RSS订阅
标准动态标准公告中心动态标准化知识文献检索
搜索关键词:
下载中心首页 » 动态公告 » 标准动态 » 委员:新食品安全法存监管盲点 解决问题不彻底
推荐文章

委员:新食品安全法存监管盲点 解决问题不彻底

发布日期:2009-03-10   复制网址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委员:新食品安全法存监管盲点 解决问题不彻底


    新食品安全法仍有监管盲点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认为检测标准缺失,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仍待明确

    ■话题背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政协委员支建华在小组讨论时指出,刚刚通过的新食品安全法很及时,但解决问题还是不彻底,还有没能覆盖到的空白地带,"三鹿奶粉事件就出在这里"。他说,前面产奶与农业部门有关,后面制造奶制品又归质检部门管,"但奶站收奶这个接合部,却成了三不管地带"。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也表示,牛奶的生产,涉及多个部门,实行分段监管:奶农奶站由农业部门监管;到工厂里面,由质检总局监管;进入市场,是工商总局管;到了餐桌上,由卫生部管。

    三鹿事件暴露出了检测标准的缺失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责明确问题。

    如此看来,尽管新食品安全法已出台,老百姓依然要小心对待端上餐桌的东西。

    三鹿奶粉事件,不但让千千万万直接关联的家庭受事件直接影响,也引发了全国上下对婴幼儿奶粉安全的极大恐慌。公众对此议论纷纷,从生产者的良心到监管部门的职责,再到立法层面的思考,皆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昨晚记者就三鹿奶粉事件中反映出的监管及检测标准缺失的问题采访了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

    多数食品事故因作假而起

    此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会上重点提及三鹿奶粉事件这一波及全国的食品安全大事。有委员质疑,三鹿部分奶粉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质检部门竟称不知道,这让人觉得很荒唐。支建华说,此前的检测标准,确实没有三聚氰胺这项。这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作假问题。

    对此,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昨晚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认可。王丁棉称,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一般有两大原因,一是食品或原料受到污染,二是人为作假。不过,这几年来真正因为受污染、产品变质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不多,而近几年的毒酒事件、大头娃娃以及三聚氰胺事件,都是人为作假所致。“多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都因作假而起,这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潜规则’。”

    “苯甲酸”含量无检测标准

    “不过,食品安全事件一直没有停歇,这说明政府部门的监管也的确有疏漏。”王丁棉表示,三鹿事件的发生,监管部门的缺位也是主要原因。有关这一点,两会代表委员们在讨论时表示,这与现在的检测标准有很大关系。

    政协委员支建华指出,以奶粉标准为例,因为奶粉标准是按氮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的,以前一头奶牛每天产奶几十斤,现在可以产100多斤,吃的还是草,产奶提高这么多,营养成分怎能达到原来的标准?这就难怪有人会动歪脑筋,在奶粉中掺三聚氰胺提高产品的氮含量了。

    此外,近期曾引起消费者恐慌的奶粉“苯甲酸”风波,也和标准有着莫大关系。王丁棉称,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添加,国家一直对“苯甲酸”这一物质在乳制品当中的含量未有标准,因此多年来奶粉检测中一直没有检测该项物质。当发现这一物质会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产生危害时,自然又引发消费者恐慌,害怕该物质被违法添加却未被检出。

    据悉,新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出了更为科学和严格的要求,国家未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添加即违法。不过,据王丁棉分析,食品行业有成千上万种添加剂,若无相对应的检测标准,仍然难免有不法分子违法添加。

    支建华也表示,我国确实存在检测项目和标准缺乏问题。在有些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有4000多个,但我国还不足300个,因此不难想象,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苏丹红”一类事件,而监管部门总是事后才发现。

    加工法也能致食品不安全

    除了有代表质疑难以改变检测标准缺失现状之外,也有代表讨论时提出,新的食品安全法中新设的监管环节有些不合理。如新法提到要设立常设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但在后面说要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而原来国务院就有领导小组,有点多此一举。支建华委员即表示,“既然有常设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就应该让质检、工商、农业等几个部门齐头并进,现在又多了个中间环节,跟原来的管理有什么差别?”

    另外,食品从原料到成品要经历多个环节,但新食品安全法对于一些必要的环节如何去监管和检测,并没有细化。支建华称,新食品安全法是好法,但还有没能覆盖到的空白地带。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即表示,新的食品安全法没有把在食品加工当中乱用加工方法或加工工艺导致食品不安全或危害作出限制。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除食品当中人为乱添加化学物质和食品本身变质外,食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也可以导致食品不安全。”王丁棉称,牛奶的闪蒸加工工艺,会导致牛奶灰分和糠氨酸两大物质成倍增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肾功能和消化系统的损害。“但是这些有害物质从成品检测是检测不出来的。”王丁棉称,类似于这样的环节,因为目前国家未予规定,国内也有部分企业使用,最终也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收奶站一直没有主管部门

    王丁棉分析,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缺位并非未执行到位,而是因为缺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食品方面的监管体制本身就没理顺。之所以有“十个部门管不了一条猪,八个部门管不好一杯奶”的说法,就是因为各个部门在之间的调配部分没有进行重点分责,交叉的地方又容易出现空白。“比如说一杯牛奶,农业、工商、质检和食品安全等几个部门进行监管,但是有些环节真正管得到位的却没有。”

    王丁棉称,长期存在的收奶站一直处于无主管部门状态,奶源的质量监控多年来也一直没有明确具体的管理单位。这些环节,都是影响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但现在很多仍然处于不明确状态。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bz#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363986600

 
 
[ 动态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动态公告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标准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资料